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文化中国行|在兴安盟重温那段光辉岁月

  在五一会址沉浸式感受五一大会盛况、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寻找那段红色电波、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聆听“小小讲解员”讲述光辉岁月……6月24日,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感受红色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重要力量,看红色地标焕发时代光芒。

历史瞬间重现眼前

  乌兰浩特市罕山脚下、洮儿河畔,一面青砖墙上的“五一会址”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走进五一会址,映入眼帘的是庄重古朴的二层小楼。1947年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这里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在这里诞生。

  小楼门厅东墙上的大幅油画《五月的曙光》定格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历史瞬间。各族农牧民代表、妇女代表等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这种团结一心、共襄盛举的场景,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

  “各位代表都到啦!大家辛苦了!请代表们就座!”在沉浸式情景短剧《五一大会》演员们的引导下,参观的人们“化身”77年前的参会代表,在复原的五一大会召开时场景的大厅中间落座,身临其境回顾当年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记忆。

  大厅内,一段时长8分多钟的黑白影片记录了当时大会的盛况。影片中,来自内蒙古地区部分盟市的代表们赶着马车、骑着骆驼,带着帐篷和干粮,穿越辽阔的草原和沙漠而来,在大会上投下庄严的一票。77年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坐在这里再次拿起纸和笔,书写来自新时代的心声。

  如今,五一会址已经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通过让各族群众沉浸式感受这一历史时刻的激情和团结氛围,进一步促进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2023年,五一会址接待团体学习3000余场次、游客26万人次。

红色电波永不消逝

  “嘀嗒、嘀嗒……”一座灰色二层小楼内,急促的发报声萦绕在耳畔,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红色岁月。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简称“办公旧址”)。

  “这嘀嗒声遥远又亲切,来自黄土高坡,宝塔山下。”办公旧址的一位讲解员介绍,70多年前,党中央的指令穿过硝烟炮火,通过电波传送到小楼。电文、摩尔斯电码表、发报机……如今,办公旧址中陈列的展品记录着这段光辉的历史。

  近年来,兴安盟加强对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办公旧址经修缮后对外开放,通过参观展览,游客可回顾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土地改革、牧区民主改革、剿匪斗争等一系列伟大事业的历史。

  2024年,办公旧址创新展示形式,增设电报模拟研学教室。游客可穿越时空隧道,沉浸式体验收发电报,聆听党中央的声音,探究红色电波蕴藏的意义。在寒暑假、节假日,办公旧址还会举办针对青少年的红色研学活动,并结合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创新活动形式。

  70多年来,内蒙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指引着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前行方向,红色电波永不消逝。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这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内蒙古各族人民同国内其他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名为“天降奇兵”的主题雕塑前,9岁的樊玥晨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声情并茂地为游客进行讲解。

  樊玥晨作为“小小讲解员”,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志愿服务了两年。“老师告诉我们,要感恩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更多人知道这些红色故事和历史故事。”

  自2009年起,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积极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近800名优秀“小小讲解员”。“近3年来,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通过举办240多期培训和实践班,培养‘小小讲解员’350多名,其中21名被聘为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红领巾志愿宣讲员,樊玥晨就是其中一员。”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宣教部副部长李思宇说。

  2007年7月,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正式建成开馆。这里的1392件藏品,印刻了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也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内蒙古的民族解放,没有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没有内蒙古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

  生动讲述藏品背后的故事,情景展示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小小讲解员”在一次次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磨炼成长,汲取信仰的力量。“我的讲解让更多游客了解到这些红色历史文化,也让我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我觉得非常有意义。”13岁的红领巾志愿宣讲员王逸涵说。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我觉得我们做的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李思宇说,培养“小小讲解员”不仅是在青少年中弘扬北疆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更生动有效地为青少年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了蒙古马精神。

  近年来,兴安盟以“一馆三址”(即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为核心,发展红色旅游,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族群众血脉。“2023年,‘一馆三址’接待游客达90多万人次。”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副馆长方巍说。

  从五一会址到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遍布兴安盟6个旗县市的85处红色遗址遗迹,向大家讲述着红色兴安波澜壮阔的历史,见证着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兴安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的生动实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融党建互动平台 » 文化中国行|在兴安盟重温那段光辉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