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万玛才旦监制电影《千里送鹤》专场反映 分黑白彩色两部分

  11月16日,由已故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博导万玛才旦监制,拉华加导演,周拉多杰、朋毛样专、尕代扎西主演的影片《千里送鹤》将正式在全国影院上映。

  11月6日晚,《千里送鹤》举行了中国美院专场放映。映后,该片导演拉华加与制片人马海泉,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隐入尘烟》导演李睿珺也一同到场交流。

  拉华加导演最早受到万玛才旦导演的电影启发与影响,并在他的建议下开始文学专业的学习,此后陆续在《塔洛》《气球》《清水里的刀子》等影片中担任执行导演。

  2018年,拉华加导演处女作《旺扎的雨靴》显现出其细腻的人文视角与出色的影像掌控力,《千里送鹤》是其第二部长片。

  《千里送鹤》讲述了雪域高原村落少年多杰、姐姐格桑和父亲,与一只受伤的小黑颈鹤之间的故事,阐述了父子之间的关系,从两个孩子的视角展示了爱的意义。

  影片通过黑白与彩色的视觉转换,分成“上路前”与“上路后”两个部分。送鹤上路前,多杰的日常生活略显沉闷,只有姐姐能和他说说心里话,还有见惯不怪的群山和草原。留守在家时,多杰眼中的世界是黯淡的。黑白出现在大量的全景镜头中,那种简单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也透露出诗意的氛围。

  而当姐弟俩开始照顾小鹤后,黑白影像开始焕发出它本来的能量,浪漫主义气息也愈发浓烈。此后与姐姐上路,多杰的世界变成了彩色,更多的视听元素闯入,影像也随之热闹起来。

  《千里送鹤》在演员方面基本沿用了前作的阵容,保持了非职业演员所特有的质朴真实的表演状态。小男孩周拉多杰和小女孩朋毛样专,在《旺扎》中也扮演着两位小主角,而父亲的扮演者尕代扎西,在《旺扎的雨靴》里饰演了多杰的老师。

  当晚映后交流中,制片人马海泉告诉大家,《千里送鹤》还和杭州颇有缘份。他表示,故事源于自己在雪域高原拍纪录片的经历,他想将之拍成电影。2018年在杭州的西溪影人会上,他看了拉华加的《旺扎的雨靴》,看了两遍,觉得拉华加更适合拍《千里送鹤》。

  映后现场,徐小明院长说,电影人都知道小孩和动物是最难拍的,《千里送鹤》两者都占全了,拉华加很不简单。他很好奇这部电影拍了多长时间?

  拉华加表示:“这是一部小体量电影,周期非常短,只有27天时间。但现场难度特别大,因为里面很多东西只能用特效或者做道具来完成。也就是说很多东西是无法在现场完成的,所以难。”

  电影分成黑白彩色两部分,也令观众很感兴趣。拉华加表示:“对一部片子来说,从剧本然后到拍摄到最后的剪辑,每个环节都是创作的过程。前期拍摄的时候,没有想用黑白来拍,后期剪辑的时候,想到了这样一个方式和方法。”

  “前半部分,是在一个比较狭隘的空间里,包括小孩子内心也是一个比较悲哀的内心,节奏是非常缓慢的。他们开始上路以后,镜头就动起来,骑摩托车动感就出来了,然后环境比较开阔,再加上小孩子内心相对而言是比较欢快的,就想前后的对比如果用黑白和彩色来处理,可能更有意思。”

  电影超现实的元素,让观众感慨非常浪漫非常美。

  拉华加解释道:“所有这些事情,包括父子关系的和解,可能是做了一个梦而已。他醒来的时候,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完成,鹤没有送,父亲也没有回来。”

  李睿珺导演之前拍过《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很好奇片中的鹤是怎么拍出来的。当他得知鹤是特效时,惊讶地表示看不出来:“你不说的话,我完全看不出来是特效。我以为你们花了很长的时间,真的养了两只鹤跟它们培养感情。”

  现场,不少观众被电影极简的风格和纯真的情感感动。对此拉华加表示,与《旺扎的雨靴》不一样,稍微有戏剧冲突的都没有用。

  “这个片子我们把这些都去掉了,所有的情绪都转在了内在的情绪上面,包括父子关系的弥合。这是非常难的,在现场很难控制,对于我来说也是新的探索。”

  他表示,这也是当初和万玛导演一起讨论的结果:“前半部分一定要克制,压住情绪,用客观的角度平静地讲完,结尾放鹤的时候把所有的情绪都释放出来。”

  记者 陆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融党建互动平台 » 万玛才旦监制电影《千里送鹤》专场反映 分黑白彩色两部分